鬧婚,要的是熱鬧還是胡鬧?
導讀:最近鬧婚的新聞有點多,除了“公公婚禮現場強吻兒媳婦”事件外,媒體還報道了貴州遵義一位新郎好友因鬧婚導致新郎傷殘,最后經法院調解,鬧婚者賠償萬余元。適當的鬧婚可以活躍氣氛,而沒有底線的胡鬧,不僅在道德上失分,還可能面對法律的問責。
用案例引導狠剎鬧婚歪風
□ 劉 勛
春節(jié)前后是舉辦婚禮的高峰期,惡俗鬧婚的新聞報道也開始走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。例如,最近被高度關注的“公公婚禮現場強吻兒媳婦”的報道,就激起了一片譴責之聲,引發(fā)了人們對倫理道德、法律制度、糟粕傳統(tǒng)的激烈討論。其實關于鬧婚的惡俗問題由來已久,各類新聞媒體報道的典型案例也不勝枚舉。對這些惡俗鬧婚發(fā)生的地區(qū)稍加分析就能看出,越是貧窮落后的地區(qū),發(fā)生惡俗鬧婚的頻率越高。惡俗鬧婚現象輕則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踐踏基本的文明風尚,重則破壞家庭關系,引發(fā)民事糾紛甚至刑事案件。幾乎每次有關惡俗鬧婚的新聞報道都會引起廣泛關注,譴責批評的聲音始終都是主流,這也充分說明消除惡俗鬧婚是群眾的普遍意愿。
惡俗鬧婚發(fā)生的根源是部分群眾對結婚的認知偏差和對法律的無知,“結婚三天無大小”“婚禮越鬧婚姻越幸!钡葌鹘y(tǒng)觀念仍然存在。移風易俗從來就不是簡單易行的事情,消除陋習的歷史慣性,需要久久為功,離不開政府部門、新聞媒體、司法機關等力量共同努力。宣傳教育是狠剎鬧婚歪風的有效途徑,也是成本最低、見效最快的治理方式。
對于普通群眾而言,相信很少人會主動學習法律常識、提升文明素養(yǎng)。那些沒有發(fā)生在身邊的鬧婚教訓,一些群眾沒有直觀感受,也無法判斷鬧婚是否要承擔法律責任。一些人想當然地認為這是傳統(tǒng),因為以前大家都是這樣做。
一個案例或許勝過一沓文件。各地政府部門、司法機關應該進行廣泛深入的宣傳。案例是法律對行為后果的判斷,直接涉及個人的利害關系,能夠引起群眾內心的觸動與共鳴。對于各地發(fā)生的鬧婚案件,各級文明辦、扶貧辦要聯合司法機關、新聞媒體進行策劃宣傳,將狠剎鬧婚歪風與文明建設、精準扶貧、法治建設進行充分結合。除了傳統(tǒng)的標語橫幅、傳單視頻、下鄉(xiāng)開庭之外,宣傳活動還要充分結合鬧婚的特征,瞄準年輕群眾尤其是農村青壯年群體?梢钥紤]充分利用新媒體等技術手段,對該群體進行精準信息推送。
惡俗鬧婚的發(fā)生證明了部分群眾精神境界低,反映了法治建設、文明建設尚有提高空間。這無疑是鄉(xiāng)村振興、全面依法治國等事業(yè)的絆腳石、攔路虎。惡俗鬧婚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,必須要直面問題、堅決鏟除,不能放任這種陋習繼續(xù)存在下去。
規(guī)制惡俗鬧婚須堅持零容忍
□ 史洪舉
最近幾天,鬧婚中的低俗、惡劣、暴力現象屢屢發(fā)生。如江蘇“公公婚禮現場強吻兒媳婦”事件就引起一片嘩然,讓人震驚,感覺不可思議。鬧婚可謂沿襲幾百年的傳統(tǒng)風俗,有學者考證,我國早在漢朝就出現了鬧婚。適度的鬧婚的確能夠增加婚禮的熱鬧喜慶氣氛,可遺憾的是,一些鬧婚如今已經走了樣,要么摻雜一些低級下流的表演,要么充滿暴力,借勢猥褻伴娘,惡搞新人或者其父母。這種明顯有違公序良俗,敗壞社會風氣,侵犯他人基本權益的鬧婚已經突破法治和文明底線,實屬糟粕,必須以零容忍的態(tài)勢予以規(guī)制和糾正。
從傳統(tǒng)民俗的角度來看,鬧洞房即鬧婚是結婚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,帶有狂歡、娛樂、玩笑、戲謔的成分,大部分有為難新人的游戲節(jié)目。譬如,可以要求新人當眾回答相識、戀愛過程等私密問題,或者要求兩人當眾表演一些親昵動作。但鬧婚要有一定限度,不能打著沿襲傳統(tǒng)、增加喜慶氣氛的旗號過度惡搞,讓被鬧婚者過分尷尬甚至身心受到傷害。
一些人認為,要是缺少這些節(jié)目,婚禮會顯得冷冷清清、令人乏味。這種說法也有一定道理。筆者也相信大部分參與者是想搞活搞熱婚禮現場的氣氛,不過在當地風俗習慣的影響下,刁難、惡搞、挑逗新郎、新娘、伴娘等,在旁觀者的起哄、慫恿下,往往容易過火,突破文明底線,出現讓人難以接受的場面或節(jié)目。極少數參與者則根本不是鬧婚,而是懷著齷齪、猥瑣心態(tài),以尋求刺激和滿足窺私欲為目的,打著鬧婚旗號,猥褻女性、強迫新人表演下流節(jié)目。
讓人感到無奈的是,婚禮需要喜慶、祥和的氛圍,鬧婚又是一種習俗,哪怕是惡意鬧婚,被鬧婚者都很難義正辭嚴地拒絕。加之鬧婚者往往是男方的親朋好友而非陌生人,在熟人社會背景下,大家將來還要長時間相處,低頭不見抬頭見。即便鬧婚現場發(fā)生一些出格行為,被鬧婚者也很難撕破臉皮,事后也不好意思興師問罪。敢于反抗者反倒會成為不入鄉(xiāng)隨俗、不明事理,不識大體的另類。這是很多受害人默默忍受惡意鬧婚,選擇息事寧人的主要原因,極少有人像報道中的新娘那樣怒而反擊。
對待鬧婚,要用現代、法治的眼光看待,不突破法律、文明底線的鬧婚才是既符合潮流、又傳承習俗的婚俗,應成為主流。那些突破底線的鬧婚,無疑屬于糟粕和惡俗,必須立場鮮明地反對和抵制。相關部門應加大宣傳力度,讓人們看到惡俗鬧婚的嚴重法律后果,進而形成尊重他人尤其是尊重女性,不肆意侵犯、捉弄新人的風氣。對惡意鬧婚零容忍還要支持被鬧婚者向惡意鬧婚說“不”,如果鬧婚構成違法犯罪的,還應依法處罰,支持受害者依法索賠而非息事寧人。如此才能讓鬧婚融入現代、文明的元素,而非淪為耍流氓、敗壞社會風氣的惡俗和鬧劇。
來源:法制日報 責任編輯:閔玥